Search

吃了一顆貝,翻過來看,貝殼上有細細的紋路,像光影搖曳,像水波晃漾,像水波下映著日光流動的一綹一綹的海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吃了一顆貝,翻過來看,貝殼上有細細的紋路,像光影搖曳,像水波晃漾,像水波下映著日光流動的一綹一綹的海草。

從一個小小的螺旋開始,在大約三公分乘五公分左右的空間,舖展開壯闊美麗的無限風景。
新藝術時代許多建築師設計師從大自然中擷取靈感。Gaudi 的許多建築元素來自貝殼,貝殼在他的素描手稿裡轉型成一扇窗,一座旋轉樓梯,或天花板上鑲飾吊燈的花紋。

他在濱海的加泰隆省長大,海洋貝殼給他許多想像空間吧⋯⋯。

離開自然,離開生活,設計容易在紙上枯萎,只是線和點的造作,很難有長久豐富生命。一顆保護柔軟肉體的貝殼,要用多少時光,在海洋裡雕塑自己,學習一絲一絲水流的柔軟和堅強,「有色、無色,有想、無想,非有想,非無想」,金剛經指示的眾生如此廣闊包容,一顆小小的螺貝,是有想,或是無想?

死亡之後,它的「美」仍然好像在訴說著那無數滄海月明浩瀚的孤獨夜晚,每一顆貝,在大海洋的寂寞波濤裡沈默著,專心無雜念,琢磨一粒又一粒使肉身觸痛的砂礫,多少時光,每一尖銳砂礫才能轉身成渾圓晶瑩如淚的珍珠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